导读:**开仓济民原文及翻译****原文**:郑燮,号板桥,清乾隆元年进士,以画竹、兰为长。曾任范县令,爱民如子。迁潍县,值岁荒,人相食。燮开仓赈济,或阻之,燮曰:“此何时,若辗转申报,民岂得活乎?上有谴,我任之。”即发谷与民,活万余人。去任之日...
![开仓济民原文及翻译]()
**开仓济民原文及翻译****原文**:
郑燮,号板桥,清乾隆元年进士,以画竹、兰为长。
曾任范县令,爱民如子。
迁潍县,值岁荒,人相食。
燮开仓赈济,或阻之,燮曰:“此何时,若辗转申报,民岂得活乎?上有谴,我任之。
”即发谷与民,活万余人。
去任之日,父老沿途送之。
**翻译**:
郑燮,号板桥,是清朝乾隆元年的进士,擅长画竹和兰花。
他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,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。
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,恰逢荒年,百姓饥饿到了人吃人的地步。
郑板桥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,有人阻止他。
郑板桥说:“这都什么时候了,要是向上申报,辗转往复,百姓怎能活命?上级降罪,我来承担(开仓济民的后果)。
”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,上万人得以活命。
任命到期的时候,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。
**小标题:故事背景**郑板桥在潍县任职期间,遇到荒年,百姓生活困苦,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。
面对这一严峻形势,郑板桥果断决定开仓放粮,赈济灾民,展现了其作为官员的担当和为民情怀。
尽管有人劝阻,担心会因此受到上级的责备,但郑板桥仍然坚持自己的决定,最终成功挽救了上万人的生命。
**小标题:人物评价**郑板桥的故事反映了其作为官员的清廉、正直和为民情怀。
他不受贿赂,兢兢业业处理公务,深受百姓爱戴。
在荒年之际,他能够果断开仓放粮,赈济灾民,展现了其作为官员的担当和勇气。
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。
以上就是极速百科网知识达人为你提供的【开仓济民原文及翻译】知识问答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